![]()
據(jù)物理學家組織網(wǎng)6月5日(北京時間)報道,一個由瑞典、德國等多國人員組成的小組,利用短脈沖X射線分析看到了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分子結構,發(fā)現(xiàn)鈣在水分解過程中極為重要,是構建人工光合系統(tǒng)的關鍵“建材”。這一方法為理解自然界植物的光合作用、光合系統(tǒng)結構與反應機制并最終實現(xiàn)人工光合作用提供了新途徑。論文發(fā)表在近日出版的《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》上。
光合作用可分兩步進行:第一步為光反應,由陽光提供能量分解水分子,放出氧氣,為下一步暗反應供應能量;第二步為暗反應,利用第一步的能量與CO2反應,生成各種碳水化合物。而光合作用中心的兩種不同的光合蛋白復合色素體系,分別進行光合系統(tǒng)Ⅰ(PSⅠ)和光合系統(tǒng)Ⅱ(PSⅡ)兩種光化學反應。其中,PSⅡ在光反應過程中激發(fā)高能電子、分解水分子、釋放氧和推動電子傳遞,并啟動第一步光反應,在該過程中地位非常重要。 瑞典奧默大學化學系教授約翰尼斯·梅辛杰領導的團隊試圖以“人造樹葉”項目模擬植物利用太陽能的方法,開發(fā)人工光合作用。但其必須先清楚,光合作用中哪些分子是分解水必不可少的,以及這些分子如何發(fā)揮作用。為此,團隊設計了一種工具來研究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的光合系統(tǒng)。 此前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放氧復合物(Mn4O5Ca)是PSⅡ的組成部分,去除鈣離子則導致無法放氧。梅辛杰團隊從PSⅡ中分離出放氧復合物分子,設法去除了其中的鈣離子,再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設備發(fā)出的超短X射線脈沖對分子結構進行了分析,記錄下原子50飛秒(1飛秒=10-15秒)的運動過程。 “放氧復合物中5個氧原子將4個錳離子聯(lián)合在一起,去除了鈣離子后,這種結構沒有變化,說明鈣離子一定在水分解反應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。”梅辛杰解釋說,由于實驗所用的X射線脈沖極短暫,所以探測時不會擾亂光合系統(tǒng)。“利用這一新工具,我們最終能夠探求水在被分解時,氧原子怎樣形成了氧絡橋最后產(chǎn)生氧分子的。以往要從細節(jié)上研究這一階段是不可能的。”
版權聲明: 《激光世界》網(wǎng)站的一切內容及解釋權皆歸《激光世界》雜志社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同意不得轉載,違者必究! 《激光世界》雜志社。 |
![]() |
友情鏈接 |
首頁 | 服務條款 | 隱私聲明| 關于我們 | 聯(lián)絡我們 Copyright© 2025: 《激光世界》; All Rights Reserved.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