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
報廢的模具修復后可以重新使用,損壞的軋輥經激光再制造后質量竟比原來還好。這樣的資源“零浪費”奇跡,你或許不會相信。但在寧海,這種領先全國的技術已經產業(yè)化運作了五年,今年下半年,寧海民企欲在全國各大城市鋪點,撬開潛力巨大的廢舊產品再制造大市場。
激光再制造就是以舊的產品為毛坯,采用激光熔覆技術進行一次新的制造,再制造產品的性能和質量能達到甚至超過原產品。作為國家產學研激光技術中心設在國內的唯一基地,寧海盛源激光公司已經在再制造領域做了五年的產業(yè)化探索,讓價值1億多元的報廢產品“復活”。今年8月,借助北京工業(yè)大學的研發(fā)力量,盛源公司還造出了國內第一臺高功率的千瓦級半導體激光器,結束了再制造激光器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。
“再制造技術要在全國推廣,最關鍵的制約因素就是大功率的半導體激光器。”國家產學研激光技術中心主任、北京工業(yè)大學教授左鐵釧對記者說。據悉,在寧海激光產業(yè)基地,原先在用的兩臺大功率激光器全部從德國進口,且價格昂貴。新研發(fā)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光器性能與進口產品相當,但價格卻只有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,這為再制造技術的大規(guī)模應用奠定了基礎。
“有了金剛鉆,我們也敢大規(guī)模攬瓷器活了。”盛源公司負責人說,去年,截齒再制造技術已經獲得國家發(fā)明專利,目前公司已經接到全國多家煤礦的邀請,希望他們去煤礦設點搞再制造維修。光截齒再制造一項,一年就可以有數十億元的產值。
版權聲明: 《激光世界》網站的一切內容及解釋權皆歸《激光世界》雜志社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同意不得轉載,違者必究! 《激光世界》雜志社。 |
![]() |
友情鏈接 |